揭秘“商改住”背后的房价定价秘密
最近,许多地方开始试验将商业用房改为保障房,以应对住房问题。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住房资源,解决住房难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保障房的定价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从4月份政治局会议提出解决存量房问题以来,不少城市迅速响应,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22个城市发布了相关公告。但这些公告大多没有明确具体的收购规模和资金来源,增加了实际操作的不确定性。
在定价方面,大多数城市采取了“重置成本定价”的方式。这种方法比较公平透明,能较好地反映房屋的真实价值。重置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和不超过5%的利润。土地成本是根据同地段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建造成本则包括材料费、人工费和管理费等。虽然这种定价方式能保障相对的公平性,但在实际执行中也有不少挑战,尤其在土地和建筑成本波动较大的时候,准确计算成本就成了难题。
除了“商改住”,各地还采取了其他去库存的措施,如房地产以旧换新、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优化供地结构等。房地产以旧换新可以加快旧房市场的流通,促进新房市场的发展,但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居民换房的意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可以减轻购房者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首次购房者和改善型购房者来说,这是个利好政策。优化供地结构则需要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通过合理调整土地供应,增加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平衡市场的供求关系。
保障房的定价是一个关系到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虽然“重置成本定价”是一种较为公平透明的方式,但其实际执行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如何准确计算土地和建筑成本。我们看到,许多城市还在探索中,例如杭州临安区自5月份发布公告以来,至今仍在评估阶段。这反映了政策细则和资金来源的不明确是实施中的主要障碍。
此外,优化供地结构、降低首付和贷款利率等措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购房者的经济压力,但其长效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尤其是在资金来源方面,目前许多城市依赖国资平台自筹资金,但资金缺口较大,未来需要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如发行市政债券、引入社会资本等。
总的来说,政策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合理的定价机制,还需要多样化的去库存措施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存量房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稳定的住房保障。这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持续推动的任务,需要政策制定者、房地产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