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2025-02-05 133717阅读

  中新网辽宁新闻1月22日电 (记者 赵桂华)2025新年伊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以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东北第一的佳绩夺下“开门红”,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强引擎”的推动。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1月22日,沈阳市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掀起科技创新“新浪潮”,“智造焕新智创未来”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暨沈阳•中关村京沈协同创新合作交流活动拉开帷幕,铁西科技创新暨沈阳・中关村5周年成果展同步亮相。会上,16个科技创新项目分别签约,多个创新服务平台揭牌成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创新动能。

  三项创新服务平台启动 16个科创项目签约

  当天,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意见领袖、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人齐聚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合作之机。沈阳工业大学创新港等16个科技创新项目在大会上签约,涉及智能制造、创新孵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德合作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将依托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大国重器”与创新资源叠加聚变效应,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区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优质的创新生态离不开优质的科创服务平台。会上,沈阳•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铁西科技金融企业协会集中揭牌。据了解,沈阳•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以“为企业全方位赋能”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多元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构建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实现高速、稳健发展。铁西区科技金融企业协会则以服务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为宗旨,着力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提升科技企业融资能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同时,铁西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联合体充分发挥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产业、科研、人才优势,由头部企业、重点载体、大专院所、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有效促进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发展,推动孵化服务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在主题演讲中,许光文、唐立新、刘权等多位院士、专家分享了各自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和独到见解,共同探讨科技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技术,为铁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此外,铁西区企业“揭榜挂帅”需求发布活动和中关村走进铁西区产学研技术撮合交流活动于当日下午举办。“揭榜挂帅”企业需求发布活动中,三一重装、沈鼓集团、通用沈机、北方重工、特变沈变、华德海泰、兴华航空电器、宏远电磁线、金杯锦恒、中核舰航等10家企业发布了2025年最新采购需求、技术需求,共商共议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技术撮合交流活动中,沈阳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北方重工、三一重装等本地科技龙头,世纪互联、云圣智能等北京科技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深度挖掘创新资源禀赋和产业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以创新驱动、应用引领的产业生态体系。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叠加京沈产业资源优势 沈阳・中关村五载砥砺创新路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在会上介绍,在东北全面振兴和京沈对口合作的大背景下,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于2020年1月17日揭牌启动。五年来,沈阳・中关村项目整合中关村优质资源,与沈阳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相结合,共同打造了一个从创新政策探索、创新资源整合、创新主体培育,到创新文化营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创新合作平台,让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在沈阳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铁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西区与沈阳・中关村携手同行五载,全面推进京沈两地间体制机制、政策支撑、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等六大协同,推动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多组团”从蓝图走向现实,构建起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的“最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如今的沈阳•中关村,动力澎湃、引力强大、活力满满。五年来,沈阳・中关村加速汇聚创新主体,300家企业签约入驻,190家企业在孵,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生成;加速优化创新生态,创新基地核心发展板块加快建设,集成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创新大厦A座开门迎客,科技园创新组团正式发布,300余场双创活动精彩纷呈;加速拓展创新合作,链接京沈服务机构100余家,与国内35个园区建立技术联盟,对接域外企业超600家。铁西“双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与北京中关村品牌叠加聚变效应充分显现,沈阳•中关村被国家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荣获辽宁省首届制度性创新成果奖。

  大会启幕当日,铁西科技创新暨沈阳•中关村5周年成果展同步举办,铁西区大国重器展、中关村创新生态展、沈阳•中关村5周年图片展三大展览集中亮相,让到场嘉宾一览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科技创新优质成果与发展潜能。

  乾承机械科技(沈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利在采访中表示:“作为一家新兴企业,我们在沈阳・中关村集成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持续获得了很多向外展示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为人所知、打开市场、拓宽销路,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公司创建四年以来,营业额从最初的2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00万元,企业规模和业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高能级平台矩阵加速形成 铁西打造创新高地创业沃土

  铁西区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能强劲,多年来扛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致力打造创新的高地、创业的沃土。铁西区委常委、副区长延宁介绍,近年来,铁西区创新能级更加跃升、创新成色更加凸显、创新主体更加壮大、成果转化更加高效、创新生态更加开放,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成为推动铁西全面振兴的“最大增量”。

  近五年来,铁西区专业研发机构科技“硬实力”显著提升,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加速形成。北方重工、沈铸所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增至23家,科技创新平台突破300家。唐立新院士领衔的工业智能解析与优化实验室、远景氢能装备技术中心、刘科院士氢能工作站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加速建设。沈阳经开区成为辽宁唯一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园区,汇聚院士、专家资源2000余名,创新资源5000余项,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其经验做法入选中国科协年度优秀案例。

  铁西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硕果累累。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实施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66项,突破“卡脖子”问题百余项。区内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加速聚集,过去5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40%,瞪羚企业增长11.5倍,“专精特新”企业增长128%,科技型企业增长4.5倍。创新成果在铁西不断“生根发芽”,2024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32亿元,实现了5年倍增。

沈阳・中关村五载诞生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铁西科技创新生态大会精彩纷呈

  在铁西,生机盎然的“创新雨林”正加速形成。全区双创载体总量达到39家,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突破1100家,分别是5年前的4.3倍、12.5倍、7.3倍。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累计入驻企业300余家,服务企业融资超过1亿元。累计举办“铁西区科技创新生态大会”“铁西区创新资源发布大会”“京沈汇”等创新活动1200余场,各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参与6万余人次。

  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铁西区将继续以沈阳•中关村为支点,深度促进沈阳与京津冀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平台“量质齐升”新局面,夯实科技创新“底座”,增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为沈阳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生态贡献铁西力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创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