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为人才发展立法

2024-03-15 17244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超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不可或缺。今年两会,如何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实现人才强国,也成为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带来了两份议案和九份建议,其中一份重要议案是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发展促进法》。

陈保华在议案中提到,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发展动力,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陈保华表示,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围绕人才培养与开发、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法律责任等六个方面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机制,促进人才发展有法可依。


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陈保华表示,从宏观上讲,人才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发展速度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微观上讲,企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须臾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人才的创造力。只有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我国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占据长期优势。

议案提到,人才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发展问题,但整体上看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距离,人才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还存在一定协同性偏差,人才法治建设依然滞后于人才现代化发展要求。

尤其是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如高精尖人才数量及影响力与大国地位不相称;产业骨干人才量质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人才管理体制不顺,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发展平台较少;人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才服务精细化水平不高;政府服务精准化推送、便捷化落实不够;市场化专业服务供给不足,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区域人才恶性竞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

要解决这些阻碍人才发展的问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去破解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努力健全完善人才发展相关法律制度机制,促使人才发展有法可依。


法律框架贯穿人才发展全链条

陈保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发展促进法》制订的议案,建议设七章五十四条。

对于人才的定义,明确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在人才培养与开发上,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明确建立健全基础研究人才、前沿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细化高校人才、国际化人才、杰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青年人才、农村人才、卓越工程师等重点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举措。要明确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加强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人才评价与激励上,要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完善职称评价制度,畅通职称评审渠道,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明确薪酬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方式确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薪酬,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实施人才激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可以依法自主进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

在人才最关心的服务和保障上,议案提到要推动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单位共同配合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明确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出入境、居留、落户、卫生健康、住房安居、就业创业、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明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措施。

陈保华表示,基于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人才的系列政策与措施,以及地方立法实践,为国家在人才发展领域的立法奠定了重要社会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创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