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惊艳出圈!这座“不按套路出牌”的宝藏博物馆你打卡了吗?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这里馆藏近12万件,素以馆藏丰富、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其中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收藏都赫赫有名。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改变策展思路,从办文物展转向办文化展,这座博物馆是如何“ 破圈 ”,构建出全新展览叙事体系的呢?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探索↓
一方砚台会出现在什么展览里呢?一般是“中国传统名砚展”或者“古代文房四宝展”之类,介绍砚台的雕工、讲述砚台的历史。但是并不是所有砚台出场都只讲这些故事。
总台央视记者卞晓妍: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廉”的本意是堂屋的一条侧边,平整、狭窄、有棱有角,它的引申义有很多,清廉、方正、刚直这些。它是追求也是境界,那我们 怎么用一件件具体的文物来表达这个抽象的概念呢?
整个展览中,最让人触动的就是几方端砚。不因为它们本身的精美,而是真的被展板上的故事打动了。端砚产自端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宋仁宗的康定年间,包拯任端州知州的时候立下一个规矩:不用端砚,也坚决不许官员们拿端砚牟取私利。在他离任的时候,百姓把一块端砚交给包拯的部下,说大人一向清廉爱民,这方普通砚台拿去留个纪念。然而,船将驶出端州羚羊峡时,砚台被包拯发现了。他严厉批评了收礼物的人,将砚台扔进了西江。 还砚于端州,不持一砚而归。这份刚毅和清白让人感慨。
展板墙上这首诗就是包拯当年写在居所墙上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种言出必行的决心,千载之后仍然掷地有声。
在展览中,还有各种以物喻廉的宝贝。图中的文物可不是独角兽,是一只2000岁的汉代獬豸。獬豸这种传说中的神兽,执法公正严明,永远会用长长的角对准犯罪的一方。另外,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思考“廉洁”的?这就要问一件西周重器了。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长篇铭文有七处提到“德”,是很少见的,而且“德”的思想贯穿整篇铭文,也是西周德治思想的重要史料,我们知道“民为邦本,民本德治”是廉洁思想产生的重要基石。
陶渊明桃源寻访,周敦颐莲月新 舟,青松挺风骨,玉蝉 托皎洁。文物不仅在说话,还在唱同一支主题歌。在这场展览,人会实实在在地感到“廉洁”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上下几千年,廉在天地间。这样的展览和一般的“珍品展”“类型展”是不是很不同?不再是文物展,而是一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文化展。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收藏着大量来自清宫旧藏的晋唐宋元书画。唐代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草圣张旭的《古诗四帖》,山水画鼻祖董源的传世名画《夏景山口待渡图》,宋徽宗绝美的《瑞鹤图》……随便哪一件都是绝世珍品。所以,辽博办展览,只要把国宝摆出来,就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
2019年,辽博办了一场创新的展览:“又见大唐”,用100件珍贵文物再现盛世大唐的神 致气韵,果断地放弃了按朝代展珍品的常用方式,各个朝代只要反映大唐主题的文物都可以用。上图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虽然是宋朝摹本,但画的是大唐盛世的辉煌繁华。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展览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展览主题,我们会组织相关的展品单元组,解读的一些图表,整体构成一个展览的叙事体系,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立体的连环画,让观众把展览看明白。
这几年,辽宁省博物馆还举办了“唐宋八大家”“又见红山”等大展。“和合中国”展更是打破了固有的一切界限,用文物巧妙阐释中国人独有的宇宙观、道德观、社会观和天下观。从展览文物的精美绝伦到展示文化的灿烂辉煌,这或许是所有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王海容)
[ 责编: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