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GEF江西湿地项目”收官:鄱阳湖区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中新网南昌12月3日电 (记者 李韵涵)3日,FAO-GEF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以下简称“FAO-GEF江西湿地项目”)总结推广会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该项目带来了显著的全球环境效益,鄱阳湖区有效湿地保护面积增加约30万公顷。
12月3日,FAO-GEF江西省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总结推广会在南昌召开。李韵涵 摄“FAO-GEF江西湿地项目”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实施的全球环境基金“加强中国湿地保护区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规划型项目”6+1项目之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江西省财政厅和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分别为该项目的国际执行机构、资金接受方和执行方。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理代表维诺德·阿胡贾在会上表示,该项目通过60多个能力建设方案培训了3000多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这些课程为参与者提供了湿地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技能,此外,参与式社区共同管理模式蓬勃发展,表明保护和生计可以共存,稻鸭养鱼、生态旅游和有机蓝莓种植园等举措不仅增强了生物多样性,还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计,为农村振兴和减贫作出了贡献。
维诺德·阿胡贾称,通过“FAO-GEF江西湿地项目”的实施,鄱阳湖区有效湿地保护面积增加约30万公顷,超过目标50%。此外,三个主要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超过了预期,预示着该地区湿地的未来充满希望。该项目为大江大河湖泊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贡献了中国智慧。
江西省林业局总工程师李木兰表示,江西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127.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6%。近年来江西林业系统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修订《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湿地公园管理、省级重要湿地确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加快构建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同时,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为重点,扎实推进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建设,持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江西省财政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债务金融评价处处长、江西湿地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周庆军表示,该项目是江西实施资金规模较大的赠款项目之一,项目侧重保护体系构建、政策完善研究、人员能力提高、保护意识提升等方面的投入,弥补了国内预算资金投入的不足,起到了积极的成效。在保护体系构建方面,助力湿地保护跨部门协调机制更加完善,推动湿地保护理念融入各相关省直部门“十四五”规划,形成了多部门齐抓共管湿地保护的良好格局。
据了解,在“FAO-GEF江西湿地项目”的引领下,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开展的“刺苦草种植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基地每平方米刺苦草冬芽数量多达850颗,增加到90余倍,标志着通过人工方式扩大白鹤食源种源储备取得阶段性成功,将逐步服务于湖区植被的恢复工作。该项目已经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在鄱阳湖的碟形湖常湖池进行试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