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02-16 73158阅读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14日电 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绿色制造……锦州市深入实施“136921”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打造“新引擎”

  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成果转化。强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深入实施创业创新“百千万”工程,百个双创平台吸引中关村、58同城等“五型经济”入驻。全面推广“领军人才+创新企业”模式,实现382家规上工业企业博士全覆盖。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495家;雏鹰瞪羚企业总数达15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25家。成功设立锦州历史上第一支、总规模3亿元的双创发展基金。征集发布高校可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专利973项,新认定各类双创平台67个。成功举办“双碳”科创成果撮合对接会、锦州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

  产业优化建设“新体系”

  推动产业升级。构建“6+1”产业格局,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2个千亿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2个300亿产业集群,新能源、生物医药2个200亿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推动建设东北亚绿色新能源中转枢纽港。锦州市再次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构建“1+5+N”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制定《锦州市食品产业大市发展规划(2024-2028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实施黑山县2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东北玉米种质资源库落户锦州。稳定2个国家级、4个省级能繁母猪产业基地,规模化养殖率达54%以上。

  推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构建“14121”商贸服务业发展体系,制定消费品以旧换新21条措施。构建“116213+N”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山、海、城”三条黄金旅游带。预计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增长30%。辽沈战役纪念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开展数字招商,促成市大数据集团与东软集团、奇安信集团开展项目合作。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近三年获得两化融合和工业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18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个。锦州市碧桂园繁华汇项目被评为省智能建造项目示范工程。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建立企业四级培育库,分级分类培育一批制造业优质企业。14户企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83户企业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98户企业获得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万友机械通过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

  绿色转型增添“新色彩”

  推进绿色制造,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抓好节能与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和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中信钛业、百威英博等7户企业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名悦、国辉包装等18户列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

  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完成5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08项。黑山10万千瓦储能项目纳入全省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常兴300兆瓦风电项目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市区运营车辆全部实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型,公交车新能源率达75%。

  推动超低排放工作。印发《锦州市2024年散煤治理计划》,争取国家北方清洁取暖大气项目资金1.6亿元。主城区全部淘汰燃煤供暖锅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燃煤散烧户清洁取暖改造有序推进。大唐、华润、节能热电、锦州石化、中信发电机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锦州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加强深化改革政策引领。锦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共锦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谋划部署12个领域、51个方面、350项改革举措。出台弘扬企业家精神25条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一网通办”,通过辽事通上线156项政务服务事项,成功上线4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果。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县两级818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累计实现58项政策免申即享。深化建设用地“模块化”管理,实施“省县直报”“市区一体”组卷报批模式。金融平台―辽宁金服锦州专版成功上线。

  加强开放合作。全力承接江苏产业转移,赴江苏开展招商活动30多批次,对接112家企业,洽谈项目61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个。远景能源、凌海市5GW新型高效光伏组件等5个项目实现落地开工,总投资126亿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市滨海新区签署两地友好合作战略框架协议。

  人才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科技人才政策保障。实施“兴锦人才计划”“锦绣英才”工程,开展“市级领导进高校 集聚人才促振兴”、“技能锦州行动”、人才振兴大会和辽西人才交流大会活动。制定出台《关于锦州市加快开发区(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产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12条,出台“高校学子留锦来锦政策措施16条”。近两年吸引集聚3.5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锦留锦就业创业。(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天创资讯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